麒麟居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博主

3天前在线

麒麟居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难)
歌曲封面 未知作品

🪪皖ICP备16003136号

皖公网安备34040002000466

🔒后院

网站已运行 1 年 66 天 5 小时 30 分

Powered by Typecho & Sunny

2 online · 549 ms

Title

书本陪伴的贫穷与孤独的童年

迷路麒麟

·

🖊️随笔

·

Article
⚠️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10月06日,已经过了212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在遥远而清晰的童年,我没有动画片,没有零食,没有零花钱。在那个没有通电的教室,班主任时常打骂学生,把我们获奖的奖品、该发给我们的本子克扣下来占为己有的私立小学里度过了我的小学。
因为一切不可重来,追忆往昔没有意义。所以我不去深想如果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是不是现在的我会要优秀一些。幸而,老师虽然自私且极度爱贪小便宜但是她对我们严格要求并且水平还算不错。幸而,长大后的我才发现自己的童年和同龄人相比简直就是悲惨世界,但是当时的我浑然不知而每天自得其乐。幸而,父母没有给我额外的零花钱、不准我看电视、又常常残忍拒绝来找我玩的小伙伴把我独自关在房间里,但是房间里有很多书。房间里各种各样的千奇百怪的书,看得懂的看不懂的,横版的竖版的,新的旧的(极大部分是旧的),简体字繁体字,正是这些书陪伴了幼年孤单与寂寞的自己。

李白诗选读、杜甫诗选读、杜牧诗选读、白居易诗选、陆游诗集、王昌龄诗册……凡是读书期间触摸到的有名的大诗人基本上家里都有诗集,而那个时候的我对很多诗完全看不懂,只能勉强对着注释去理解,好看的简单的诗就看,觉得无趣的就直接跳过,马马虎虎也算看了不少诗。具体是小学几年级也回想不起来了,看白居易的《长恨歌》觉得真有意思,看诗就是看历史故事嘛。还有一本王力编著的《诗词格律》,小时候无数次想把那本薄薄的书从头看完却总是被里面说的平平仄仄平之类的东西搞晕只好不看赏析只看诗词。那本竖版的《西厢记》,在看完苏有朋饰演的张生后就打算取来翻翻,结果发现困难不仅仅是书是竖版而且字体竟然还是繁体,实在看不懂只好作罢。实在没书可看的时候,我开始看《圣经》与《古兰经》,感觉和格林童话很是相似,都在讲着一些神奇的故事,还看到了爸爸在旁边写的笔记,感觉真奇妙。

除了这些看起来比较奇怪的书,学校发的《小学生导读》是我在小学期间所有的唯一正常同龄人会看的读物。一直到上大学,我没有钱买书,看的书全部是借同学的,所以好不容易借到就会特别开心想要抓紧时间看完,经常一个晚自习不做作业就在看课外书,被朋友反复告诫后仍偷偷地看。初高中时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书,搞不懂的就是按说应该很开明的爸爸居然连《读者》都不让我看,现在每每想到此都万分气愤。可能是觉得除了课本全是浪费时间吧。亲戚家姐姐不要的几本《读者》与顶住压力硬是买下来的几本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是我全部的宝贝,借不到书的日子里我唯有反复斟酌来打发时光。隔一段时间看一遍,以至于到最后我对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如数家珍,喜欢的句子几乎都能够默背,《读者》里的介绍每一位大师全都用心去记,一时间把民国近代的大师们不为人知的趣事记得滚瓜烂熟,初中时就知道朱安与鲁迅,张幼仪与徐志摩。在此之后,我的文学素养基本止步。

突然回忆这些,是因为新买了书架,终于有钱的自己想要弥补没书的缺憾。想要把陪伴自己童年的那些书找到整理好,以使他们有安身之所。然而,这些承载了我温情与思念,贯穿了我贫穷与孤独的童年,陪伴当年那个那个小小的自己聊天解闷的书本全都由于家里盖房子无人整理书架而不知所终。

现在心痛不已追悔莫及,只能附文一篇聊做念想。

现在已有 233 次阅读,0 条评论,0 人点赞
Comment:共0条
发表
搜 索 消 息 足 迹
你还不曾留言过..
你还不曾留下足迹..
博主 不再显示
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