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陪妈妈看了部电视剧《小巷人家》,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一条小巷里庄家、林家、吴家三家人的酸甜苦辣与生活百态。剧中不少人物都有鲜明的特点,今天分享一下我对剧中李佳这个角色的感受。谨代表个人观点。
李佳的父母是上海的知青在东北农场里劳作,李佳从小在东北农场长大,却被父母要求着,从小就讲着一口上海话。从小就呗原生家庭影响着。小李佳对上海还没有任何概念的时候,就稀里糊涂地被父母灌输了一个清晰明确的人生目标:一家人回上海!
李佳其实对上海并没有归属感,在爷爷奶奶家寄人篱下的日子也不是开心的,可以说她的心停滞了。
平遥之行,与庄图南相处的点点滴滴,都让李佳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忐忑、期待、忧伤、喜悦。她的心又活了。
她刚从平遥回到上海,爸爸就为了弟弟落户上海而跟爷爷奶奶叔叔婶婶进行了一场激烈争吵。爸妈把家里唯一一个回沪的户口名额给了弟弟,还口口声声说他们不是重男轻女:“弟弟年龄比你小,成绩也没你好,囡囡你学校好,毕业前找个有上海户口的男朋友容易得很,一结婚就有户口了,就能留在上海工作了。”她看到爸爸暴怒下踢破衣柜镜在腿脚上留下的伤痕血迹时,她还决意扼杀她刚刚萌芽的感情。
她毫无征兆地收回对庄图南这个外地人的好感,竭尽全力去寻求一条留在上海的路。这对庄图南太残忍了。她甚至连个解释都没给庄图南就骤然疏远了他。
她不放过任何一个留在上海的机会:积极入党,参加古镇保护规划,只为给教授留下好印象。而她的现实和功利,也让庄图南自我怀疑了很久,甚至一度到了尴尬自厌的地步,整个大三都在黯淡、消沉、低落中度过。
毕业后,李佳为了那纸上海户口,进了工资并不高的规划局。(其实要不是庄图南让给她,她也是没机会)
她在规划局工作了四年,省吃俭用才存下了2000元,后来为了买房跳到了收入更高的设计院,这才有了跟庄图南再续前缘的机会。
她也鼓足了勇气贷款10万块,在静安区买下了那套50平方米、总价7万元的二手房。但是她买房还是为了给爸妈一个上海落脚点而已。
当李佳再次对庄图南表露好感却被无视而向他要一个解释时,他才会给出那个让她本能地感受到难堪和羞辱的答案:“李佳,你欲望太多,但没有一个是我。”无论是入党、进规划局、进设计院、买房子,还是接她爸妈回上海,其实都是出于她近乎本能的、百折不饶的、强烈的渴望。
在庄图南看来,李佳现在对他重新产生的那一点点好感,也只不过是在权衡了利弊后,觉得他比较合适罢了。
李佳固然因庄图南的直白和冲动而感到惊怒交加,可同样也开始了觉醒和反思。
最后李佳终于不被道德所绑架,她已经帮弟弟拿了户口,还争取到一套小房子首付的动迁补偿,也累了个身心俱疲,可以说能为他做的都做了,只求将来可以少管一些了。
说那么多其实李佳让我想起一位故人,一个也曾经想那么多但更利己的人。
Article
⚠️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12月11日,已经过了146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现在已有 480 次阅读,0 条评论,0 人点赞